在东京,有许多大隐于市的妙境佳处,它们有的是私人美术馆,有的是会所,有的是艺术家工作室。这些深藏不露的个性化空间,如同嵌在幽蓝夜空中的星星,闪烁着诱人又梦幻的光芒。借助采访的机缘,记者有幸到访过不少或格调高雅,或张扬另类的工作室、创意空间。而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就是位于江东区台场的株式会社日本美协。从外面看,这是一栋面海临风的现代派建筑,深入其中,则别有洞天,是一处清幽雅致、怡情悦性,融办公、展示、拍卖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在古拙典雅的工作室内,记者和温厚如玉的株式会社日本美协社长藤文浩进行了一番关于中华文物的回流与传承以及中华文明的继承与传播的深入探讨。
墨香悠远诗书传 人品过硬商会迎
藤文浩是清代徽墨四大家之一汪近圣的后裔,或许这就可以解释他身上那股学者气的由来。得天独厚的家庭条件,让藤文浩打一出世就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不解之缘,他以书为枕、以墨为香,把玩着文房雅品长大,传统文化艺术的馨香早已经融进他的血脉中。
即使这样,记者对于藤文浩这个一无所有的中国穷学生如何进入门第森严的日本“骨董”收藏界还是充满疑问。他本人回答的非常坦诚:因为自己手里有好东西,“最简单的道理,我的东西货真价实。”
1988年,藤文浩来到日本求学。当时中国大陆的艺术品市场刚刚出现萌芽,融于藤文浩血脉中的墨香就已经蠢蠢欲动。即使口袋里没几个钱,藤文浩也愿意去日本的古玩店逛逛,尤其是那些积淀着一层又层历史微尘的从中国传过来的文玩古董,常常让藤文浩一待就是大半天。
酒保、传菜员、面包房工人……藤文浩打过很多种工,吃了很多种苦,打工赚到的生活费,他总是尽量攒下来,时不时到当地的古董店淘换点小东西。虽然那个时候还欠缺经济实力和收藏经验,但一点一滴的付出,所记录的,是一位华夏儿女对孕育了他灵魂的中华文明的深沉感情。
久而久之,这位在一堆日本老藏家里显得颇为另类的中国青年就引起了古董店老板的注意。两人越聊越投机,老店主惊讶于中国来的年轻人居然对文物收藏有着不俗的见解,而藤文浩也请老店主到自己家做客。
老店主完全没想到这个囊中羞涩的中国留学生居然藏有这么多文房精品,而让藤文浩没有想到还在后面。这位老店主恰好是当地古玩商会的会长,老店主因为欣赏藤文浩对文玩用品的独特见解,为他开了“后门”,破例让他加入到古玩商会中。要知道,日本的这些传统商会门第森严,即使有人引荐,普通日本人也很难涉足其中,更不要说是一个外国留学生了。
随着与日本行家的进一步交流,“手里有好东西”、“为人公道”、“开价实诚”,成了这位中国年轻人的身份标签,大家都很喜欢他。怀着对先祖前贤的无限追思,怀着传承中华文明的拳拳心愿,渐渐地,藤文浩凭借靠谱的人品和过硬的商品,把读书之余销售文房四宝的小摊位做成了一家古董店,店名就叫“鉴古堂”,借此表达对汪近圣“鉴古斋”的追思与敬仰。
藏品无言炎黄情 落槌有声民族心
在艺术品市场浸淫久了,各种文物收藏界的老典故烂熟于心,藤文浩内心深处对于收集和回流中华文明海外遗珍的责任与愿望越来越强烈。这感情中,有对陆心源儿子将包括宋元刻本在内的十万藏书卖给岩崎弥之助的遗憾,有对恭王府的旧藏珍玩被山中定次郎买下带到日本的不甘……每每想起这些,总是炎黄子孙心头难平的痛。
藤文浩扪心自问,现在身处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交汇点,手中拥有丰富的在日中国艺术品资源,自己能够做些什么。日本,这个几千年来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割舍的联系与交流的邻邦,它曾经学习古代的中国,侵略近代的中国,却并不是很了解现在的中国管家婆一码一肖100中奖。
通过中国艺术品的展示,可以扩大中华文化和历史的影响;通过拍卖,可以用最终落槌价和成交成绩把中国艺术品的价值最直观的体现出来。在拥有了无数珍品典藏之后,内心对于艺术品的热情和炎黄子孙的责任感,促使藤文浩进行了角色的转变,由一位古董商人变身成艺术品收藏家和拍卖专家。2011年9月2日,藤文浩创立的日本美协敲落第一下拍卖槌。
每一件流传有序的藏品,背后都有许多令人感怀的故事。在日本汽车圈拥有巨大影响力的野泽家族的一位遗孀,曾经一次性拍卖先夫收藏的50方中国古砚,这位夫人直接放话:“不在意价格多少,只求有缘人、有心人。”
艺术品无言,却诉说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更迭,甚至承载着语言和文字无法比拟的史料价值。藤文浩收集了许许多多类似的中国艺术品,当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之后,他不再仅仅满足于扩大中国艺术品的价值,他要把这些艺术品带回“家”。依靠日本丰厚的艺术品资源,面向更广阔的中国市场,藤文浩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令记者颇为震惊的是,完成了这么多次白手套成绩的拍卖专场,拥有北京、上海、日本和美国的古董店,藤文浩的整个团队居然只需要11人。这是藤文浩一直坚持的做人做事的精神,扎扎实实做精品,不搞虚的。
谈到深耕东瀛藏品天地所取得的成绩,藤文浩感慨颇深的对记者说,我们华侨华人,在海外立足,每一个人的形象都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形象融为一体。站在日本的土地上,日本人怎么对待中国的文化,当地社会怎么对待我们?这是我从读书时代就一直思索的问题。每一位在日华人都有责任振兴中华文化,提升和扩大它的影响力,正是这种民族责任感推动着我,从一个零零碎碎卖文房用具的小商贩到创办了株式会社日本美协,并且在文物回流上取得不俗成绩。
提升文化软实力 艺术传承责无贷
中国文化对于日本的影响无处不在。日本最具影响力的古董商号“不言堂”的创始人坂本五郎曾说,“能够理解中国艺术品真正价值的只有日本人和中国人”。九十年代的日本买家,口袋饱满,出手阔绰,他们会把他们对于中国艺术品的热情用最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很多时候,不惜花费较高的代价,只为拿到一件心头好,留作传家之宝。
日本人在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曾经有多硬气?记者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就在藤文浩到日本的时候,同时,每天也有很多日本人乘着相反航程的航班,到中国收购艺术品。当时的荣宝斋时不时会发生这样的一幕,三五个日本农民模样的人冲进店里,这个指着墙上的挂轴说:“要这两个!”跟着就会有人说,“这五个归我了!”后面的人也不甘示弱,直接一句:“剩下的我包圆儿了!”
渐渐地,属于日本人的黄金时代消失了,属于中国人的黄金时代开启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王中王最准一肖100免费公开。口袋硬气之后,中国收藏家们越来越关注散落在海外的中国艺术品,这种关注不仅仅是一夜暴富后的土豪心理,更多的时候对于中华文化的荣誉感,对于民族复兴的责任感。而散落在日本的中国艺术品,品相好,等级高,流传有序,很少赝品,这成为中国行家到日本“淘宝”的主要原因。
曾经把苏富比、佳士得这样的国际拍卖巨头都抵制出去的日本市场,却对拍卖界的后起之秀、来自中国的保利、嘉德伸出橄榄枝。中国收藏家们引起了海外艺术品回流的热潮,甚至让很多日本古董商感到“害怕”,怕他们祖辈父辈好不容易弄到的宝贝,最后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藤文浩为记者展示了一只黄花梨嵌玉如意,玉质美润无暇,摸上去清凉冰肌,雕工细腻机巧,方寸之间大有文章。拿起来仔细端详,上面刻有众多蕴含中国传统祥瑞文化的物象。鲶鱼,寓意“年年有余”,还有蝙蝠和灵芝,寓意“福寿连绵”。
接着又为记者拿出一只乾隆御制仿高古金碗,笑着说要用这只金碗请记者吃哈密瓜。此话一出,现场笑声一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纵然如乾隆皇帝那样,举全国之力攒成一个“三希堂”,也不过是供他自己把玩。艺术品的价值,只有在交流中才能体现,只有更多人参与其中才能得到传播。此刻,记者对于藤文浩致力于艺术品交流近三十年的持守与责任感同身受,也在心底向他致以一位炎黄子孙最诚挚的敬意与谢意。
在商言商,从事艺术品拍卖必须有可观的资金作为支援,同时也必须考虑到收益的保障。但同时,藤文浩坚持一点,艺术品的文化价值高于它的经济价值,有时候甚至可以不赚钱。藤文浩毫不掩饰的说,二三十年前,看到一个东西,脑袋里蹦出来的就五万、十万,是对应着多少钱。后来,“钱已经不重要了”,不是说真的不重要,而是自己更关注艺术品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地位和艺术价值。 问及未来,藤文浩说,与艺术品打了一辈子交道,如果能收藏到几件惊世之作,也就无憾了。这种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俱佳的好东西,最终还是要捐给博物馆,让普罗大众都能看到它,拥有它的艺术价值,就是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最大的贡献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