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蓝天常驻,综合指数和PM2.5浓度多次跻身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月度排名前20位。郭永乐 摄
□文/朱磊磊 江晓峰
每天的清晨、傍晚,我市各个公园充满活力,大家呼吸着清新空气,在公园里散步、跳舞、做操,享受着美好生活,见证着江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变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江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绿美江门生态建设为引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各项重点任务有效落实,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侨乡“颜”“值”实现双提升。
蓝天常驻 城市“气质”更佳
“第一次拍到广州塔时,很多网友表示怀疑,认为两地相隔几十公里,不可能直接拍摄到,也有人觉得是‘海市蜃楼’。”回忆起2014年5月第一次在鹤山大雁山顶拍到直线距离46公里外的广州“小蛮腰”时的场景,摄影爱好者吴兆民记忆犹新。
该照片呈现了从大雁山纪元塔东北方向“远眺”广州“小蛮腰”的景象,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小蛮腰”和珠江新城的东、西“双子塔”的轮廓。“照片放大后更清晰,可以肯定就是广州‘小蛮腰’。”吴兆民说。
吴兆民拍下第一张“小蛮腰”照片后,江门进一步大力推进大污染治理,严格落实国家“大气十条”,深入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持之以恒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向着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目标不断迈进。
一系列工业源、移动源、面源污染治理重点工作持续有力推进:有序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大力开展工业集聚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全面落实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淘汰升级涉VOCs排放企业低效治理设施、加强营运柴油车用车大户监管、强化施工工地扬尘管控、积极应对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如今,“江门蓝”正成为市民引以为傲的城市标签。管家婆三肖一码一定中特
今年7月,距离吴兆民拍下第一张“小蛮腰”照片已逾10年,摄影爱好者刘米高在其距离“小蛮腰”直线距离60公里外的蓬江区的家中,再次捕捉到了“小蛮腰”的身影,这次拍摄到的景象更加清晰。“这说明江门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能见度也很高。”刘米高兴奋地说。
从40公里到60公里,远在广州的“小蛮腰”频频出现在市民镜头里,成为江门不遗余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动写照7777788888精准新传真。
2023年,江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AQI达标率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为22.4微克/立方米,连续4年优于世卫组织过渡期第二阶段标准,综合指数同比改善4.7%,改善幅度位居全省前列。进入2024年,江门空气质量继续保持改善势头,综合指数和PM2.5浓度多次跻身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月度排名前20位,再次证明我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显著成效。如今,蓝天常驻,江门的城市“气质”也越来越佳。
做好“水文章” 润泽“幸福城”
碧水滟滟,芳草萋萋,在潭江牛湾断面处,不时有鹭鸟划过……如果说蓝天保卫战是一微克一微克的战斗,那么碧水保卫战则是河里有鱼有草的守护。潭江对于江门至关重要。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的潭江曾受工业影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保卫潭江,江门在过去30多年里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举措。
1990年,江门市首创“潭江模式”,实现了从自我保护到联合保护、从定性检查到定量考核、从干流保护到全流域保护的转变。2016年,江门推出首部实体法《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让保护潭江流域有“量身定制”的法律依据。2019年,《江门市潭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办法》发布,江门成为全省率先出台并实施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地级市。今年年初,江门市印发《潭江分段治理2024年度实施方案》,在潭江流域涉及的各县(市、区)51个镇(街)全面开展2024年潭江分段治理工作。在多年的实践中,江门正摸索出一套适应江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机制。
潭江水环境治理,是江门做活“水文章”的生动实践。紧抓潭江治理的“牛鼻子”,我市正以潭江全流域氨氮控制为重点,推动流域水质整体提升;补齐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大力推进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全市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6.6%;持续推进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因地制宜推动生猪养殖行业提档升级;深入开展近岸海域整治,清理入海排污口,加快美丽海湾建设;围绕“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进一步推动环境污染治理从城市向县域、向农村拓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
2023年,全市地表水国考和省考断面年度水质优良比例、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主要入海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均实现100%。江门市在全省城市省考断面水环境质量中排名第7位,同比上升6位,改善率3.98%,排名全省第2。重点攻坚的潭江牛湾国考断面水质重回Ⅲ类。
建设“无废城市” 共享绿色低碳新未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我市正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摇身一变,化身防水防火的轻质新型建材,成为市场“香饽饽”;电动汽车产生的废旧电池,涅槃重生,成为原材料重新回到电池生产线上;以往被随意丢弃的柑果肉,华丽转身,变成酵素产品和美味的果汁饮料,成为消费者舌尖上的新宠儿……这是江门打造“无废城市”的生动缩影。“‘无废城市’并不是不产生固体废物,而是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物的源头减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城市废物产生量最小化的科学的城市管理模式。”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门同步围绕推进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城镇生活垃圾再生和无害化处置等举措深化“无废城市”建设。
老百姓的生活有温度也有亮度,江门把环境治理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自2021年我市先后被列入广东省和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城市名单以来,我市将“无废城市”建设列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办重点工作任务进行推进,持续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三化”管理,在构建“新能源电池无废产业链”“无废陈皮产业链”、建立“无废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实现全域生活垃圾零填埋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上走在全省前列新奥门特免费资料大全7456。
如今的江门,“无废城市”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逐步完善管家婆一码一肖。目前,我市57项建设指标已全部达到广东省“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目标要求,其中7项指标达到省内甚至国内先进水平、五座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成运行,实现全域生活垃圾零填埋,完成155个“无废城市”细胞创建,总结凝练10个经验亮点模式。今年在省第一批11个试点城市建设成效评估中与广州、深圳并列第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阔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新征程中,江门市将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提高城市颜值、升级城市魅力,气势恢宏的侨乡绿色发展画卷将铺展得更加广阔、更加灵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